医院新闻
脐带绕颈4周≠只能剖宫产!
——一位勇敢妈妈的完美分娩记
“医生,我宝宝脖子上缠了四圈脐带,是不是必须剖了?宝宝会不会出现危险?”诊室里,马女士拿着超声报告,眼神里满是担忧和急切。孕38周超声提示“脐带绕颈4周”,对于一直期待自然分娩的马女士,这个词组带来的冲击力不言而喻。
一、脐带绕颈:并非“死神结”
1、脐绕颈是普遍现象:约25%-30%的胎儿在孕期会发生脐带绕颈,1周、2周很常见,绕颈3周相对少见(约占绕颈中的4%-5%),4周则更少见。
2、脐带的“智慧”: 脐带并非一根脆弱的绳子,它富有弹性,内含胶质(华通氏胶),如同天然“防撞海绵”,能缓冲压力。脐血管呈螺旋状盘绕,像电话线一样具备一定抗压和伸展能力。
3、关键在代偿:只要脐带长度足够(正常30-100cm)、绕得相对宽松、不影响血流,胎儿强大的代偿机制往往能保障安全。就像河流中一处弯曲,只要水流未断,生命之河依然畅通。
二、科学评估:为自然分娩开“绿灯”
面对马女士强烈的自然分娩意愿,产二科尚艳红主任医师、胡敬副主任医师与超声科专家展开了严谨的多维度评估:
(一)超声深度“读”脐带
1、松紧度:脐带绕颈处是否存在明显的压迹?马女士的超声显示绕颈处相对宽松。
2、血流信号:多普勒超声是关键!仔细测量胎儿脐动脉(UA)、大脑中动脉(MCA)血流频谱,马女士的宝宝各项血流参数(S/D比值、PI、RI)均在正常范围,提示脐血流未受明显影响。
3、羊水量:充足羊水是缓冲保护层。羊水量正常。
4、生物物理评分:评估胎儿宫内状态,马女士的宝宝得分良好。
(二)产科综合研判
1、胎儿情况:胎儿大小适中(预估体重约3200g),胎位为头位(LOA),胎心监护(NST)反应型。
2、母体条件:马女士骨盆条件良好,合并妊娠期糖尿病,孕期血糖控制良好,心理状态稳定,依从性好。
3、预案准备:充分告知风险及应急预案,产房、手术室、新生儿科随时待命。
“可以尝试阴道分娩!”产二科团队基于全面评估,给出了这个充满希望又谨慎的结论。
三、产程守护:织就安全监测网
分娩启动后,一场精细的“护航行动”在产房展开:
1、胎心监护“不间断”:全程持续电子胎心监护(EFM),如同给胎儿装上实时“生命监 听器”。助产士和医生紧盯屏幕,不放过任何细微变化。
2、守护升级:尤其在宫缩高峰及胎头下降的关键第二产程,王瑛副主任医生、王丽娟副主任医生、贾玮玮住院医师、助产组长曾昭姗一直守护在产床旁,持续监护胎心变化,警惕可能出现的心率减速。新生儿医生在宝宝出生前也守护在分娩现场。
3、医患同心:医生和助产士及时沟通进展,安抚马女士情绪,让她感受到每一步都被关注和支持。
四、生命礼赞:自主力量的完美抵达
在严密的监护和专业的陪伴下,马女士的产程进展顺利。当宫口开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每一次用力都凝聚着希望。最终,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,一个健康的男婴顺利娩出!体重3140g,脐带长102cm。
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轻柔而迅速地检查:宝宝脖子上清晰地缠绕着四圈脐带,但颜色红润、活力十足,Apgar评分满分!当助产士将绕颈四周的脐带轻轻解开,把宝宝放在马女士胸前时,她的泪水夺眶而出,那是喜悦、是释然、更是对生命奇迹的深深感动。
温馨提示:
1.?个体化原则是核心:马女士的成功是个例,不能推而广之。脐带绕颈4周能否顺产,必须由专业医生基于全面、实时、个体化评估决定。
2.?动态监测是关键:孕期发现脐带绕颈,无需过度恐慌,但务必遵医嘱定期产检,重视胎动计数。分娩方式的选择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。
3.?信任与沟通:孕妇及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风险与获益,在信任基础上共同决策。
脐带绕颈不是自然分娩的绝对“休止符”。马女士的故事让我们看到,在科学严谨的评估、周密细致的监护以及医患之间牢固的信任协作下,即使面对“4周缠绕”的挑战,生命依然能沿着最自然的通道,奏响最动人的乐章。